推广 热搜: 进口  企业  未来  河南  大地  上海  曙光  朝鲜  其他  龙江 

北京将启动建国后最大规模文物修缮工程

   日期:2012-02-24     来源:三农直通车    作者:admin    浏览:770    评论:0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今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和“百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将启动,每年投入到文物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专项经费增长到10亿元。

  10亿元投入,相当于其他省市对文物保护财政投资的总和,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表示,与过去相比,目前的财政投资是空前的。

  中轴线将定缓冲区范围

  今年,北京将启动中轴线沿线文物建筑外观整修工程,按中轴线申遗要求,继续中轴线保护规划研究,确定遗产申报名单、保护范围缓冲区。深化皇城的整体保护和旧城的传统空间格局及建筑形制的保护。

  同时,北京将加强重点文物建筑修缮保护,完成大高玄殿乾元阁修缮、北海小西天万佛楼与阐福寺大佛殿建筑群修缮等重点保护工程,进一步研究发掘中轴线文化价值,启动“中轴线动起来”数字化展示项目。

  将新开放一批长城景区

  今年还将实施明清皇家建筑修缮保护专项工程,完成颐和园德和园、天坛北神厨和北宰牲亭等修缮工作,加强长城等线性遗产修缮,实施八达岭长城(未开放段)等修缮,新开放或扩大开放一批长城景区,提供更多的长城游览景区。

  同时,还将开展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保护棚勘查设计工作,开展抢险性考古发掘工作;实施十三陵裕陵等保护修缮工程,创造条件扩大开放区域。

  大运河遗产保护将启动

  大遗址保护工作也将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整治;圆明园遗址建设,迁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琉璃河、团河行宫、金陵等遗址的保护规划和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编制。

  对符合条件的积极申报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等工作,也都纳入了今年的工作计划。

  百项工程(旧城内)部分项目名称

  北图沿街整治

  孚王府围墙沿街整治

  东四清真寺

  黄城墙

  景山围墙

  故宫东西华门

  地安门大街铺面房整治

  中山公园围墙沿街整治

  太庙围墙、祧殿及东西配殿修缮

  大高玄殿围墙、乾元阁修缮

  北海围墙、静心斋、万佛楼、阐福寺大佛殿建筑群修缮

  和敬公主府围墙

  庆王府围墙

  恭王府围墙

  大陆银行旧址

  劝业场修缮

  先农坛围墙、文物建筑修缮及化学保护

  东便门角楼

  东交民巷

  西交民巷

  金台书院

  福建汀州会馆

  明城墙遗址公园

  中山会馆

  礼王府

  钟鼓楼修缮

  齐白石故居

  智化寺修缮

  府学胡同36号修缮

  左安门外城角楼复健

  右安门角楼复健

  正金银行旧址

  茅盾故居

  德胜门箭楼箭窗修缮及真武庙油饰

  欧阳予倩故居

  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沿街整治

  东直门外清真寺

  雍和宫

  比利时使馆旧址

  蔡元培故居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

  天坛坛墙、北神厨北宰牲亭长廊修缮

  英国使馆旧址

  宣仁庙

  美国使馆旧址

  奥匈使馆旧址

  东堂(王府井天主教)

  历代帝王庙

  醇亲王府

  宋庆龄故居

  ■ 亮点

  十三陵将恢复陵墙

  伴随着明十三陵中最后一座未修缮陵寝——裕陵的修缮,十三陵地区陵墙的恢复也被提上日程。

  昨天,市文物局表示,目前十三陵准备恢复历史上围绕在陵寝之外的陵墙,总长约6公里,工程力争今年启动。

  香山二十八景逐步恢复

  今年,北京还准备实施“香山二十八景”等历史名园保护工程。根据《北京市文物保护修缮利用中长期规划》修缮任务和目标,经费落实后计划启动香山寺文物修复工程方案编制和立项实施工作,配合海淀区整合香山地区文物资源,逐步恢复“香山二十八景”,为香山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利用、恢复香山及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景观创造条件。

  保护门头沟40余古村落

  今年还将全面修缮门沟头区历史文物。整合区内不可移动文物和40余古村落、近百公里的京西古道文化资源,集中展示该地区的历史文化特征和区域地理文化特征,逐步形成连片、成线、分类、区域性的历史文化游览区。

  同时,还将配合昌平区对巩华城周边进行全面整治,对现存城墙遗迹修复保护,形成巩华城文物遗址公园,恢复历史风貌。

  新闻链接

  北京将恢复古都“凸”形轮廓 6地启动景观恢复

北京将启动建国后最大规模文物修缮工程 

北京将启动建国后最大规模文物修缮工程

 复建后的永定门。本报记者 李飞 摄

  左安门角楼、右安门角楼等这些建国后被拆毁的城楼旧址,将按照原来的建筑形制,建起新的标志性建筑,让人们能在地理上对于北京原有的“凸”字形城廓,形成一定的直观感知。作为建国以来北京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北京市准备在6个地点,实施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景观的恢复。

  城楼、角楼建国后拆除殆尽

  这6处标志性景观分别为:北京外城西南角楼、永定门箭楼及瓮城、北京外城东南角楼、天桥地表标志、内城西南角楼、地安门雁翅楼。

  城墙和城楼是北京城最显眼的标志,但在建国之后,它们中的大部分,因交通等方面的需要,均遭到了毁灭性的拆除,造成历史遗憾。

  时至今日,位于建国门南大街和崇文门东大街相交处内侧的东南角楼,是唯一保存下来的北京城的角楼。它处在北京站东南残留的一段城墙末端,现存角楼建成于明正统四年(1439),此后历代均有修缮。

  6大标志性历史建筑将重现

  经元、明、清数百年建设发展而形成的北京古都,最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城市建筑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城市的独特规划、整体格局、传统空间和保存至今的重要历史建筑群上。

  按照《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必须从整体上考虑北京旧城的保护,具体体现在历史河湖水系、传统中轴线、皇城、旧城“凸”字形城廓、道路及街巷胡同、建筑高度、城市景观线、街道对景、建筑色彩、古树名木十个层面的内容。

  北京市文物局介绍,北京市政府及东、西城政府将组织实施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景观的恢复,保持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平面,保护好以现状护城河为标志的外城轮廓及城墙走向,进一步保护和恢复北京古都的整体形象和传统城市结构。

  并非所有标志性建筑都能恢复

  北京拟定建设的古城地标共有6处,从周边环境的建设难度考虑,预计最早建成的将是位于左安门的外城东南角楼。6个地标建筑,分别位于右安门、永定门、左安门、天桥、西便门和地安门。建设难度也各有不同。由于建设将选址在旧址,而旧址周边在几十年的城市发展中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建设并不容易。有的旧址周边目前已经建成了铁路,距离旧址仅有几十米之遥。也有的地方虽然现在是绿地,但也要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相比较而言,目前位于左安门附近的外城东南角楼的恢复难度相对较低,预计可以最早开工。

  市文物局表示,再现城市轮廓,也要在交通和市政的允许下进行,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标志性建筑都能恢复。另外,类似天桥地表的标志,未来计划是把仍存的天桥的桥基进行展示,具体的展示方式也在研讨中。

  专家

  “恢复的是标志,不是文物”

  文物专家谢辰生表示已毁坏文物无法恢复

  对于此次北京市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表示,按照文物法的要求,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但目前如果将其作为一个新建的标志也可以,但必须明确其不是文物。

  谢辰生先生说,标志性恢复,首先就不是文物,原来的文物已经不存在了,这是肯定的。

  但现在作为一个新建的标志,用原来的形制,从标志上是可以的;但不能因此说原来的东西已经恢复了,“恢复不了,全不对了。”谢辰生说。

  “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不应是恢复古建筑,只能说是恢复了一个标志,让原来不知道的人可以看到一个轮廓,这样做还算可以。

  背景

  “凸”形城廓意在御敌

  北京的外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在内城城墙外加建一圈外城,意在增强城池安全,抵御外敌入侵。

  由于资金不充足,1564年,北京外城建成,总长只有14公里,开有7座城门,包括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安门、广渠门、东便门和西便门。

  外城只修建了内城南面部分,此后未再扩延,此后的北京城平面轮廓就形成了“凸”字形。现在二环路和南二环路,就是沿“凸”字形轮廓线修建。

  公元1564年,为保京城安全,北京外城建成,正门命名为“永定门”,寄寓“永远安定”。

  作为正门,永定门是北京外城7座城门中最大的一座,也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永定门的规模已远远大于其他6个外城城门,以雄伟姿态矗立在北京城中轴线的最南端,直至1957年被拆除。永定门复建于2005年国庆节前竣工。

  紧邻外城7座城门之一的左安门,在明清时期,外城东南角楼,又称左安门角楼。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北京外城整体拆除过程中,左安门角楼也于1955年不复存在。去年9月,东城区官方网站就复建北京外城东南角楼,进行项目公示和征求意见,外城东南角楼有望2013年原貌重现。

  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单檐歇山顶一层的城楼,灰筒瓦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楼连城台通高16.6米;南侧、东西侧分别面辟两层箭窗。1958年完全拆除。

  内城西南角楼即原西便门的城楼、箭楼、瓮城,建于1439年。其结构与东便门城楼相仿,但高度略低。

  建国后,西便门城门、瓮城和箭楼被选定为拆除的第一座城门,1952年即被拆除。

  1988年,市政府整修了紧靠城楼东侧残存的195米内城墙,并在外城相接原址复建了“八瞪眼”箭楼,保留了7处断面遗迹。

  中轴路上的知名景观,始建于1420年,位于地安门门楼左右两侧。为东西相对称的两栋二层砖混建筑,面宽各十三间,黄琉璃瓦覆顶,建筑造型别致,远观好似大雁张开的一对翅膀,故此得名。

  民国初期为便利交通,地安门东西两侧城墙被拆除。1954年起,为了疏导北部城区的交通,将地安门及雁翅楼一并拆除。目前修复工程尚未开工。

  古时,天桥是一片水洼和沼泽,后形成河流。1420年修建天坛后,在现珠市口以南、永定门以北,建起了一座壮观的单孔高拱桥。后得名天桥。

  1929年,因修有轨电车桥身被修平,1934年,桥栏杆拆除。自此,天桥仅成地名。

 
打赏
 
更多>同类新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14023129号